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身生

感謝大家的不厭其煩,協助孩子了解學習的意義

試上週是協助孩子進入課程的第二件大事。

在身生孩子的選課分為必修和選修,除了國英數外,其餘的科目都是選修。加上我們特別強調ZPD對孩子的重要性,即使是同年紀的孩子,也很有可能上到不同程度的班別,以維持孩子的學習動機及符合其自主學習的狀態。

選課前後的鋪梗與佈局非常重要,尤其對年齡愈小或者學習還是很偏外控(只想輕鬆、好玩、方便,或者獲得外在好處)的孩子。我們先透過簡單易懂的大腦課,讓孩子知道學習與自身大腦的關聯,以及透過哪些方式才能順利將所學從短期記憶進到長期記憶。並在期初茶會時針對如何陪伴孩子選課,和家長達成共識。

在孩子體驗、瞭解所有的課程中,也讓孩子明暸,除了學生有選課的權利外,如果在課堂上,老師覺得學生並未準備好學習的狀態(比如上課完全無法投入、作業繳交狀況很差等),也是可以不讓孩子選擇這門課的。比起硬讓孩子無心的坐在教室中,不如先將時間花在孩子無心於課堂的原因,重新建立起孩子的學習動機再開始學習。

等到所有的課程都體驗完畢後,孩子跟家長會先討論出第一版的課表,接著再由導師跟孩子確認,包括課程是否排得過於密集或鬆散、跟自己的生活步調作息是否協調、與期初自評時為自己訂下的目標是否搭配的起來等,甚至可以很清楚的說出選這門課與不選這門課的原因。

即使已經完成初步選課,進入正式上課的階段,老師仍持續觀察孩子在班上的學習狀態,若出現不符合預期的狀態時,都還是有彈性的調整空間。

這些過程非常需要老師的「不厭其煩」。對孩子的學習要有敏銳的觀察,一次次把我們的觀察跟孩子討論,協助孩子察覺自身的狀態。科任老師與導師間頻繁的對話。尤其避免孩子衝堂,課表更是歷經N版的異動,考驗著老師的毅力。

這些所有的努力,都是為了讓孩子清楚的知道,自己在課堂上正在做些什麼,應該做些什麼,即使狀態不如預期,也是將思考方向導入「為什麼我無法好好上這堂課,我遇到了什麼困難,我應該如何解決」,而非一句「都是你們逼我的」,就將所有的學習責任丟給身邊的大人。(關於學習動機未被建立起的孩子進入到課堂,會出現哪些光怪陸離的現象,我們可以再寫出一篇好好討論)

感謝不厭其煩的所有人,包括孩子、導師、科任老師與默默支持的家長,順利的度過開學週、試上週,準備好學習的狀態後,開始要往自己的學習目標前進囉

照片說明: 圖為孩子上大腦課的片段。透過說明讓孩子了解在課堂上,需具備哪些元素(也就是老師跟孩子要做哪些努力),才能夠讓學習內容真正進入到大腦,並轉換成可被提取使用的長期知識。進而帶著孩子省思,如果我只想要單向的聽老師上課,但不抄筆記、不做整理、不寫功課等(幫助回想、提取的動作),那我的學習很容易一直停留在學了就忘的表層狀態,也讓我的學習基礎搖搖欲墜,一直無法深入穩定的被建立起來。



40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