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請告訴我,這種悶熱的天氣,要開暖氣的理由?」 「……」
當老師們一打開教室的門,發現教室的溫度像冰箱一樣,一問才知道,原來溫控裝置在上學期就壞掉了,雖然「冷氣」模式一樣是能夠正常調整溫度的,但只要一切換到「暖氣」模式,溫度就會不受控的驟降,不管調幾度都還是會迅速的降溫。
身為身生的老師,我是生氣的。
生氣的原因是,明明已經和孩子討論過電費過高的問題,也明確的讓孩子知道,開冷氣最低最低就是調到24度;而今天看到的狀況是,一群孩子在知道溫控裝置的問題後,「刻意」切換成暖氣,這樣真的好涼啊,但同時也好耗電呀! 生氣之外,也看見我自己很在意「浪費」這件事情。
我:「如果沒有開暖氣的理由,你們該怎麼為這件事情負責?」 小寶:「那就一起平分因為這樣多花的電費...嗎?」 但當我們著手一算,幾個人平分下來的電費可能就要3000多塊。 大寶:「蛤,我所有的零用錢已經都拿來付畢業旅行了耶QQ」 聽到數字,有些人開始掙扎......因為這樣一筆錢,對孩子來說非常龐大,有些人確實是無法承擔的。
我們為此召開第一次冷氣事件協調會,和孩子討論他們到底可以怎麼為這次的事件負責?
有人選擇去找冷氣師傅,負責把壞掉的溫控系統修好; 有人選擇幫老師勞動服務,負責分攤老師平時的工作; 有人選擇當環保小尖兵,負責宣導身生的大家節約能源,並想辦法把每月的電費控制在同期之下。
回到負責,我們相信:在有協商空間的情況下,孩子們更容易、也更願意練習負責,而不是面對大人提供的標準答案,下意識反抗或逃避。
Bình luậ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