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欣欣

導師共識營側寫紀錄

/共識營側寫紀錄/

*于庭老師(台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第四屆學員/身生實驗教育團體實習老師)


其實起初我是想多認識課後共學團的。

在我居住的生活周遭,除了自學,我沒有很多體制外的選擇

但我是真的覺得世代不同了,教育的方式也該不一樣, 所以我在想,也許至少,可以有一些課後共學、主題式教學的機會,也不錯。

這個想法在跟欣欣老師接洽後,超快速的被流放(汗), 倒也不是一竿子打翻不同單位在做的課後共學, 只是看到自己真的太理想化了, 沒看到孩子背進書包裡的功課,也忘記會看到考卷的父母(笑)。

更何況經過將近五年跟兒子的相處,我也是打從心底知道, 教育是需要陪伴、需要反覆練習、需要養成計畫的, 於是我來到身生導師共識營~

欣欣老師說,身生已經run了兩年。 但很意外,在共識營中, 大家還是從「自主學習的定義」和「各自理想的自主學習場域樣貌」這麼上位的概念開始談起。

導師們輪流分享心目中自主學習場域裡的孩子、老師、授課內容、上課流程、作業以及評量可能的模樣, 大家更仔細地從作息時間、導師生特性與分配及親師生活動 反覆的去檢討和檢視各種實現自主學習的阻礙或可能。

即使是午餐打菜,也從應該為了顧慮孩子的營養均衡由老師酌量分配,還是完全交給孩子自理,進而討論到希望孩子的自理不只建立於自己的喜好, 也能了解照顧自己的身體的重要性,學習身體需要的營養, 認識可以取代的選擇等等,最後到設計一門適合學童的課程。

又或者上課時間50分鐘,下課時間10分鐘,究竟對自主學習的實現有什麼影響?

選修項目夠不夠豐富,讓孩子能探索對自己有興趣的事?

當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卡關,他們會得到的是陪伴或是放逐?

每位孩子的年齡、人格特質、學習習慣,乃至於適合他們的導師等等...

在在可以感覺到身生是一個追求從核心實現自主學習的實驗團體, 幾乎沒有既定的框架,不是開玩笑的。

欣欣老師讓大家用兩個字形容參加完共識營的心情, 我的感覺是「安心」。

身生用最開放的心,看待孩子的需求, 尊重孩子生活中、課業上遇到這種或大或小的問題,陪伴孩子找解決的方法。

這些被重視,不被強迫或敷衍的感覺, 相信孩子及家長都能很安心地說出心裡的話,跟老師交流意見。

參加過共識營後,我更確定這些努力所能轉換給孩子的養分, 在短暫相處的課後共學是很難充分經歷到的,也確實很值得去追求。

非常期待與學生交流的火花, 希望自己也能給孩子們一門有趣有用又有挑戰的社會課:)





3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