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欣欣

我們要給孩子的自由是哪一種?

<我們要給孩子的自由是哪一種?>

上學期家長跟唐爸有一場沙龍,主題是<自由與尊重,控制與束縛,教養孩子的界線好難拉!>,裡面針對現代家長同時想要給孩子空間,但又很怕給予過大的自由時,會不會就讓孩子走偏,反而養成孩子懶散與漫不經心的習慣,有一場精彩的討論。

「積極自由」與「消極自由」


其中唐爸談到佛洛姆在《逃避自由》一書中提出的「積極自由」與「消極自由」的概念,讓我們對於要給孩子多大的「自由度」這件事有了再更明確地思考的方向。消極自由指的是不被別人限制,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,比如我不想要上課就不用上課,我不想要吃東西,就可以不用吃東西;積極自由則是我擁有選擇我想要的生活的自由,比如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工作,而不受經濟或其他東西綁住,我可以自在地使用自己的身體,而不是只能病懨懨的躺在床上,無法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。


而這兩種自由其實是會相互影響的,比如我讓自己沒有限度的吃東西,盡情的享受消極自由,但我可能會因為放縱過度,最後吃壞肚子甚至把自己的身體搞壞躺在床上,失去了好好過生活的自由。又或者當孩子完全順著自己的心意不上課、不學習(這邊說的非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,單純完全順著孩子的意願),享受自由的快樂,等到開始需要在社會上靠一己之力生存時,發現自己的能力,完全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(通常只能被選擇),且只能為五斗米折腰時,幾乎難以達成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
因此,我們大概可以理解為了追求所謂的積極自由,有時必須是得犧牲掉消極自由。但我覺得這條線的拿捏就是教養(教育)的藝術了。當我們拿著為了讓孩子未來擁有所謂的積極自由(白話說法就是我是為你好),所以完全忽略了孩子現今可擁有的自由時,又走向了另一種極端,將孩子所有的時間與自由完全掌握在成人的手中,但孩子真的會因為這樣而有了積極自由嗎(如果是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陷入憂鬱,並覺得自己的人生糟糕透頂)?又或者那只是大人自己想要的積極自由而不是孩子想要的?


於是,唐爸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解套-「支持、陪伴、對話」。只有透過真誠地與孩子相處,幫助孩子覺察自己可以享有的自由有哪些,並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有哪些自由還是需要伴隨著自律才能做到(在尚無法前要把大人的前額葉借給孩子),然後透過一次次的對話,慢慢陪伴孩子形塑出一個未來他想要的人生,支持並信任他的決定,跟孩子一起尋找完成這些目標的資源有哪些,如此一來,才能讓孩子真正獲得力量,走向自主學習,而非只能一直陷入控制-爭權-擺脫控制-爭吵的循環中,或者眼見著孩子發條愈來愈鬆,卻無能為力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段的討論真的很精彩,而這只是擷取沙龍中的某些討論片段,如果對於自主學習的討論意猶未盡,歡迎報名10/27(三)的線上沙龍,相信一定會收穫滿滿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補充說明: 線上沙龍的過程,為了讓大家可無虞的專心討論與發表,全程會有小幫手幫我們紀錄討論過程,並在沙龍結束後寄發筆記內容。





8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